5月9日下午,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有关情况。
发布会由教育部办公厅副主任、新闻办主任陈星主持, 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司长杨丹,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副司长舒华,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秘书长杨军,湖北省教育厅厅长周静出席发布会,分别就大会总体情况、成果发布、世界数字教育联盟建设以及湖北省的筹备工作等内容进行了介绍,并回答了媒体提问。
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司长杨丹介绍,世界数字教育大会是教育部主动发起搭建的品牌性多边交流合作平台,已于2023年在北京、2024年在上海分别举行了两届大会。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由教育部、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同举办,将于5月14日至16日在武汉召开。大会以“教育发展与变革:智能时代”为主题,邀请众多国内外代表围绕多议题展开交流,回应联合国全球教育变革倡议,迎接智慧教育新阶段、树立新标准、探索新路径,充分发挥智能技术的变革性力量,创新教育内容、重塑教育模式、重构教育形态,携手推进智能时代的教育发展与变革。大会由开幕式、全体会议、平行会议和闭幕式组成,会前安排学校参访,同期举办全球教育数字化成果展。目前,大会筹备工作已基本就绪。 杨丹指出,当前,数字技术给教育带来机遇与挑战,各国都在积极探索教育数字化转型。我国自2022年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取得显著成果,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注册用户已经突破了1.64亿,浏览量613亿,用户覆盖了22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成为世界第一大教育资源数字化中心和平台,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息化奖。 近年来,教育部不断深化数字教育国际交流合作,与全球共享数字教育理念和实践。强化双边合作,与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签署合作协议;拓展多边合作,积极参与联合国相关会议,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举办4届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发布《北京共识——人工智能与教育》,凝聚国际社会对智能时代教育发展的共识;深化区域合作,推动与东盟、非洲、中亚国家在数字教育领域的合作。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副司长舒华介绍了大会成果发布及教育数字化成果展情况。 首先,介绍大会成果发布。本次大会将发布五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教育数字化成果。第一项成果,是发布《中国智慧教育白皮书》,启动“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2.0”。《中国智慧教育白皮书》系统梳理了我国教育数字化发展脉络,全面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数字化发展取得的显著成就,集中展现了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实施以来的新进展、新成效,生动描绘了智能时代教育发展与变革的蓝图。作为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重要部署,教育部将正式启动“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2.0”,以集成化、智能化、国际化为战略方向,全面启动教育数字化发展新征程。第二项成果,是发布《关于构建国际数字教育标准体系框架的倡议》和《教育大模型 总体参考框架》联盟标准。自去年世界数字教育联盟成立以来,我国积极推动在联盟下成立了标准化委员会,并开展标准的研制工作。大会将首次发布联盟团体标准,旨在倡导构建开放、包容、可持续的国际数字教育标准体系框架,促进全球数字教育的协同与互通。同时,明确教育大模型建设与应用的标准规范,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变革创新。
第三项成果,是发布全球数字教育发展指数2025,该指数是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创新应用基于证据的评价范式所研制的评估各国数字教育整体发展水平的综合性指数。今年的发展指数主要体现两大特点:一是国家更多。新增了10个国家参与指数测算,国家数量从62个扩展到72个;二是指标更全。增设“人工智能+教育”专项指标,对各国人工智能赋能教育进行全景式扫描,为智能时代的全球数字教育变革提供有力参考。
第四项成果,是发布数字教育研究全球十大热点,该成果是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以全球范围近6年发表的、约5.9万篇数字教育文献为研究对象,遴选数字教育领域前沿热点,充分发挥学术引领作用,积极引导数字教育实践创新,为深化数字教育国际合作提供理论支撑。
第五项成果,是发布《数字教育合作武汉倡议》,倡议将以“智联全球、慧育未来”为主题,呼吁国际社会携起手来,共建数字教育标准,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共促教育智能转型,共护人工智能安全,加快落实2024年联合国未来峰会《全球数字契约》,加速实现教育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SDG4),更好推动建立创新发展、安全发展、普惠发展的国际数字教育发展共同体。
展览将于5月14日至17日在武汉国际博览中心B6馆举行,以“智能无界、教育共生”为主题,采用“序、章、结”叙事结构,融合人工智能、多模态交互等前沿技术,构建虚实交融的沉浸式观展体验。
主题展区涵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终身教育、国际教育和未来教育六大核心板块,共50多个展项,将集中呈现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布局及政策成效,生动展示数字教育融入教育教学的丰富实践。
其中,基础教育板块主要展示教学场景重构、资源体系优化和数字素养培育等方面的案例,重点展现依托中小学平台开展同上一堂好课、联合教研等教学活动;职业教育板块重点呈现资源生态共享、教学实践协同和产教融合发展,现场展示“直通企业、数字孪生”的创新教学方式;高等教育板块重点介绍我国建成全球最大慕课体系的实践经验,还将展现智慧教育的未来场景;终身教育板块重点展示以数字赋能泛在可及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的总体情况,突出展现全民终身学习的鲜活案例;国际教育板块主要汇集了国际组织、机构、企业教育数字化应用的丰富成果;未来教育板块重点聚焦前沿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探索与实践。
本次展览还将同步推出线上虚拟展厅,基于3D激光扫描与全景影像重建技术,构建高精度数字化孪生空间,集成全景漫游、智能导览、交互体验、数据看板等功能。线上展厅将于开展当日同步上线并长期运营,欢迎全球朋友通过虚拟展厅共享教育创新成果。
发布会上,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秘书长杨军介绍了世界数字教育联盟的相关情况。世界数字教育联盟于2024年1月成立,截至2025年4月底,联盟成员总数为115个,包含了来自43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组织、高校、科研机构及领军企业,覆盖教育链、产业链与创新链全生态。联盟自成立以来,支持鼓励联盟成员开展多层次、多领域交流活动,促进联盟成员在数字教育领域的信息共享、资源共享、知识共享。在本次大会期间,联盟将举办全体大会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 湖北省教育厅厅长周静介绍,近年来,湖北省积极推进教育数字化,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应用、数智化赋能教育教学、开展全学段数智教育、教育数字化支撑保障等方面进行了诸多探索。为办好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湖北省成立了省级筹备工作专班,本着“节俭、高效、务实”的办会原则,精益求精做好大会筹备工作。
周静表示,湖北将在武汉市经开区神农小学、武汉大学、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湖北开放大学4所学校分别设置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终身教育的现场观摩点,向参会嘉宾集中展示数字赋能教育的应用场景。高等教育的现场观摩点,将从智慧教育的新基建、新场景、新理念、新范式等板块,展示人工智能赋能高等教育的教学变革与创新。新基建主要展示华中科技大学“数字孪生校园”、武汉理工大学“数据驾驶舱”、华中师范大学“小雅”平台等数字应用;新场景主要是展示武汉大学“AI手术室”,武汉科技大学“智能筑砌机器人平台”、武汉音乐学院“数智编钟沉浸式演奏教学体验”等内容;新理念、新范式主要展示高校在深化数智教育改革、培育未来数智人才等方面的特色做法。基础教育现场观摩点,将用点面结合、虚实融合的方式,全面展示智慧教育平台“国家—省—市—县—校”五级应用的创新探索。职业教育现场观摩点,从深化产教融合、助力国际合作、赋能人才培养这三个板块,来展现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生动实践。终身教育现场观摩点,从开放教育、社会培训、社区(老年)教育等五个板块,现场展示终身教育驾驶舱、智能化农技培训等9个场景,集中展现全国开放大学体系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最新成果。在这4个观摩点上,中外嘉宾可以通过全息数字人、VR/AR体验等多种互动方式,沉浸式体验未来课堂、未来学校、未来教师、未来学习中心,全方位感受智能时代数智赋能教育的发展与变革。